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更大信心邁向新征
http://www.10keji.com2021年07月05日 10:09教育裝備網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代表黨和人民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光榮!這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光榮!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光榮!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小康”一詞源自《詩經》,在《禮記·禮運》中得到闡述,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追求的理想社會狀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承載著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夢想,也是中國共產黨不懈奮斗的宏大目標。1979年12月,鄧小平同志會見外賓時,第一次明確用“小康之家”來表述我國現代化的階段性目標。黨的十八大提出,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言以蔽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是14億多中國人民的共同期盼。
千年夢圓,舉國振奮,中國共產黨兌現了承諾;撫今追昔,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回望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可以看清楚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必須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斷為美好生活而奮斗,必須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必須不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必須加強中華兒女大團結,必須不斷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殊為不易,尤其在我們這樣一個14億多人口的大國更是不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二字,內涵豐富。全面小康重在全面,覆蓋的領域全面、人口全面、區域全面,“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記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家庭”。全面小康不是平均主義,而是講究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換言之,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協調發展。由此可見,我國建成的全面小康社會是高質量的、可以載入史冊的。
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教育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發揮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貢獻。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全面發展,不斷取得歷史性成就,為14億多人民提供了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為經濟轉型、科技創新、文化繁榮、民生改善、社會和諧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具體而言,教育總體發展水平進入世界中上行列,服務黨和國家戰略全局能力顯著增強,教育公平取得重大突破,教育質量穩步提升,教育體制改革加速穿越“深水區”,教育保障體系日益完善,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明顯增強等。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關鍵一步,但我們深知奮斗沒有終點。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奮斗目標,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同時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離不了同心同德、萬眾一心;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同樣離不了同心同德、萬眾一心。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升了14億多中國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也極大凝聚了人心、鼓舞了斗志,激發出了中國人民邁上新臺階的豪情,以及為實現更宏大目標而矢志不移的強大決心。這是我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信心所在、底氣所在。回望過往的奮斗路,心潮澎湃;眺望前方的新征程,壯志滿懷。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是奮斗出來的,接續奮斗,我們將塑造一個更美好的中國。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牢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踐行黨的宗旨,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