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教育公益性 協同推進“雙減”政策
http://www.10keji.com2021年09月22日 11:10教育裝備網
公益性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首要屬性,無論什么樣的教育都應該堅持公益性,而不是以逐利為首要目的。
針對學生負擔重問題的治理,過去對學生在學時間和課業負擔的管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控制了學生在學的時間和負擔,在總學習時長一定的情況下,學生和家長由于擔心學業落后,必然會到校外教育培訓機構補習,這樣就會增加學生校外教育培訓負擔以及家庭的教育支出負擔。因此,在推進“雙減”政策執行的過程中,必須牢牢把握教育的公益性原則,堅持學校、校外教育治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治理原則。
教育的公益性首先體現為義務教育的性質,義務教育是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的重要環節,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屬于公益一類單位。優質均衡是義務教育學校發展的政策主線。確保義務教育公益性,要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認定工作。在義務教育基本均衡認定的基礎上,加快推進辦學質量的優質均衡發展,努力縮小區縣內不同學校之間學校管理、教育教學、教師素養和學生發展的差距。要建立健全公益性治理機制,充分利用激勵性政策工具,引導學校、教師在“雙減”政策執行中主動承擔、積極作為。
確保義務教育公益性,要優化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治理機制。比如,目前各地正在推進課后服務全覆蓋。對此,要優化課后的延時服務和學校常規的教育教學活動管理機制,不能把課后延時服務辦成常規教育教學活動的延續。應將學校的課后服務、假期托管等工作納入教師績效工資,讓參與服務的教師有獲得感,安心、靜心、舒心地從事教育工作。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制定標準,面向社會公開招募有意愿、有能力、具備相關資質的人員參與到學校提供的課后服務中去。各級政府應該在原有的教育經費預算之外,采用增加公用經費或增加專項經費的方式支持學校開展各項課外教育活動。
校外教育培訓雖然屬于社會舉辦的教育活動,但鑒于其育人活動的本質,公益性依然是其首要屬性,是我國教育體系的有益補充。確保校外教育培訓公益性,必須要創新監管政策,提升政策工具的適用性、有效性,保護受教育者、培訓機構的正當權益。要完善校外教育培訓監管機制,在堅持教育公益性、保障受教育者權益的基礎上推進校外培訓機構規范發展。校外教育培訓機構要堅守社會責任感,明確自身定位,立足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提高教育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同時,還應盡快建立國家和地方相銜接的校外教育培訓監測平臺和數據庫,并將監測程序和結果向社會公布,便于家長選擇合適的校外教育培訓服務,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對校外教育培訓進行監督。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博導)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