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博物館與高校連接新紐帶
http://www.10keji.com2021年09月23日 09:51教育裝備網
據媒體報道,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措施》。這份文件不僅是2016年以來國家層面大力推動博物館文創開發工作的進一步深化,而且聚焦當前制約文博行業發展的瓶頸問題,明確提出要推動試點單位與文化創意機構、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等開展合作。
高校與博物館的歷史關聯,早已有之。進入21世紀后,館校合作重心主要放在如何發展和提高博物館對教育的專業技術支持和服務水平。隨著博物館文創熱潮的興起,涌現出了故宮博物院、蘇州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等一批“網紅”博物館,創造了可觀的文創收入。但放眼全國,仍有不少博物館的文創開發還停留在售賣低端旅游紀念品的層次,也暴露出當前博物館文創開發人才存在的突出問題,首先是知識結構不合理。現有博物館人才大部分集中在文化、考古、歷史、展陳等專業,而創意研發、經營管理、營銷推廣類人才非常緊缺。其次是年齡結構不合理。博物館內部文創開發人員年齡普遍偏大,不能較好地適應當前文創消費年輕化、時尚化的新趨勢新要求。再其次是人才培養機制不完善。由于人才政策、工資薪酬等原因,博物館系統很難招募到高端文創設計人員。
育才引智方得源頭活水。如何將博物館的設計需求與高校人才培養中的研究和實踐相結合,實現高校智力資源與博物館文化資源的雙向對接,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新課題。筆者認為,可從三個方面進行探索。一是館校合作開發系統課程。高校可將博物館文創開發納入高校相關專業學生教學培養體系,將學生課程考核、畢業設計等教學環節與博物館文創開發深度結合,特別是與博物館合作開發慕課,同步將課程向社會開放,這樣可以吸引更多青年學生和社會力量關注博物館文創。此舉在國際上已有成功先例。
二是搭建館校文創開發聯盟。高校可與博物館建立全面戰略合作關系,通過課題委托、專項基金扶持、特色文創研發獎勵等形式,為博物館量身定制文化挖掘、創意集成、產品轉化、傳播營銷等一攬子解決方案,輔導博物館進行文創開發實踐創新。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可建立文創開發工作室,以項目為依托,以促進優質成果轉化為導向,確定權責與利益分配方式,引進創意設計類企業和知名設計師團隊等進行聯合開發,促進深度交流與務實合作。近年來,上海交通大學與故宮博物院、清華大學與中國博物館協會、湖南師范大學與湖南博物館等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均取得了顯著效果。
三是打造文創開發虛擬實驗室。高校可與博物館合作建立文創開發虛擬教學與體驗中心,利用數字交互技術,整合聲音、視覺、文化、風俗、舞臺、互動技術等要素,探索博物館文創產品與服務開發的新形式和新載體,共同開展智慧場館、館藏資源數字保存展示與傳播等相關領域的課題研究與實體建設。例如,西北大學與青海、甘肅的考古、文博單位共同打造沉浸式考古虛擬互動教學實驗室,整合考古學與計算機科學等相關領域技術的專業知識,推動文化遺產教學的數字化進程,這也是國內高校中首個使用虛擬技術再現考古場景的教學模式,為館校合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吸收和轉化館藏資源,以創意重構具有審美價值、文化價值和實用價值的新產品,并在市場中尋求價值認同,已經成為博物館界的共識。通過文創開發的紐帶連接博物館和大學,不僅能推動高校成為博物館文創開發的參與者,也能切實助力我國文創專業人才的培養,推進博物館由收藏中心向傳播知識、傳承文明的教育中心轉變。
(作者系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