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法律宣講 構建“無詐校園”
http://www.10keji.com2021年10月27日 09:21教育裝備網
在媒體發起的一項校園反詐調查中,受訪大學生中有95%以上表示支持反詐教育進校園。大學生群體對反詐教育歡迎度的走高,從側面反映出當下高校中電信詐騙事件頻發、學生對電信詐騙認知不足的現實問題。在網絡詐騙案發率持續攀升的背景下,如何營造安全無詐的校園環境,提升大學生反詐法律意識、維護財產安全,是始終牽動著多方神經的重大問題。
從現實來看,多種因素共同導致了大學生成為電信網絡詐騙的高發群體。大學生作為使用各類電子產品和社交娛樂軟件的主要群體之一,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網絡信息,但由于其尚屬在校學習階段,缺乏社會經驗,生活環境和交往關系都較為單純,心智發育不夠成熟,容易輕信他人。大學生群體雖然具有旺盛的消費需求,但會受到自身經濟實力的較大限制,絕大多數大學生均希望通過兼職增加自身收入。針對大學生群體的這些特點,不法分子專門開發出“注銷校園貸賬戶”等詐騙套路,要求大學生繳納保證金。抑或以“刷單”“網絡兼職”等為噱頭,對大學生進行“利誘型”詐騙,要求其事先交付一定數額的“入職押金”。有的不法分子還可能化身快遞客服、老師、同學、網戀對象等一系列角色,騙取大學生信任,誘使其向自己轉移財產。
從法律的角度來講,“詐騙罪”的客觀構成要件,包括犯罪分子利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公私財物,如若涉案金額達到“較大數額”標準(該數額標準因各地規定不一而有所不同)即構成犯罪。因此,識破不法分子“虛構的事實”,解構其“隱瞞的真相”,成為大學生保護自身財產安全的關鍵。為此,應當充分發揮學校的宣傳引導作用,將反詐教育作為打造“無詐校園”的重要戰略陣地。根據相關媒體的調查,大學生對于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反詐宣傳教育具有濃厚興趣。然而,目前高校反詐教育還普遍存在著覆蓋面不足、內容不夠深入、警示效果不夠、吸引力不強等弊端。各高校應當積極通過反詐民警進課堂、反詐宣傳周、多媒體平臺傳播等方式,開展大學生喜聞樂見、深入人心的反詐宣傳教育活動。
大學生必須提高對網絡詐騙的法律認識,隨時警惕自己成為下一個受害者。大學生反詐意識的提升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一是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價值觀,不貪圖小利,以免花高價為“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埋單。二是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警惕意識,及時下載“國家反詐中心APP”,不輕易泄露身份信息,對于要求轉移財產的陌生人,應當首先對其進行“惡意推定”;對于親友的突然無緣由的轉賬匯款請求,也應當在確認對方身份后再進行下一步操作。三是樹立學習宣傳意識,主動參與到反詐宣傳中。網絡詐騙的套路并非一成不變,反詐學習也必須時刻保持靈活性、動態性,積極向身邊親友和同學宣傳分享反詐知識,共同營造濃厚的校園反詐氛圍,起到相互提醒、相互監督的效果,降低詐騙發生的可能。
網絡詐騙不僅會造成大學生的財物損失,對其精神健康也會產生諸多負面影響。要想構建“無詐校園”,需要大學生切實提升自身法律素養,積極學習反詐知識。當詐騙發生時,不法分子面對的將是訓練有素、作戰勇敢的“反詐斗士”,電信網絡詐騙也終將在校園中寸步難行。
(作者系華東師范大學青少年法治教育協同創新中心研究人員)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