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信息技術 賦能課程教學創新
http://www.10keji.com2021年11月03日 10:13教育裝備網
金秋十月,收獲的季節。
10月23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數字教育研究院主辦、人教數字出版有限公司承辦的第六屆中小學數字化教學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以“融合信息技術·賦能課程教學創新”為主題,采用現場會議與網絡直播并行的形式進行,來自國家教育部門、人民教育出版社以及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教育相關部門的領導和教育信息化專家出席大會開幕式,多個教研機構的專家、中小學教師近300人現場參會,近8萬人次同步在線觀看了直播。
會上,國家教育部門有關負責人、人民教育出版社總編輯郭戈分別致辭。人民教育出版社黨委常務副書記王志剛主持會議。
這位負責人在致辭中指出,研討會的召開為基礎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和實踐提供了非常好的交流平臺。面向未來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要重視“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中的“變與不變”。“變”,就是要研究互聯網對教育全要素的影響,研究學生心理發展、心智成長等方面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變化以及教育、教師、教學如何應對變化;而“不變”,是指要始終堅持信息技術是手段,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和實踐要堅守教育初心,落實以人為本、以國為綱,同時加強意識形態工作,做到融合信息技術給教育教學賦能增效,推進信息技術高質量發展。
郭戈在致辭中介紹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在黨的全面領導下開展的教材建設各項重點工作,總結了人民教育出版社過去幾年在數字教材研究和實踐中形成的重要成果和效益,回顧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數字教材和數字資源對基礎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的重要支撐作用,展望了在“十四五”時期國家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下的教育出版事業未來發展目標與途徑。希望本次研討會的主講專家和參會教育同行,能夠圍繞國家整體發展規劃、教育現代化發展目標和當前教育信息化發展重要問題,充分交流和分享教育信息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提升全國各地的教育信息化研究與應用水平。
開幕式上舉行了“第六屆中小學數字化教學研討會優秀作品”證書頒發儀式和“人教數字教材培訓專家”聘書頒發儀式。秦翠華、王超英等9位作者代表被授予優秀作品收錄證書,雷剛、王康、陳桂軍等17位優秀教師被聘為第三批人教數字教材培訓專家。
在大會主論壇環節,中國教育學會秘書長楊銀付和北京師范大學二級教授余勝泉分別作了主題報告。
楊銀付深入解讀了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等9個重要問題的核心內涵,并闡釋了生動實例。
余勝泉認為,學生可以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手段也越來越先進,但信息的離散化、碎片化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由于學生的閱讀方式、獲取知識的方式正在發生深刻改變,教育的發展要回應智能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智能技術延伸了人的大腦,通過人機結合可以洞察隱藏的關系、本質規律,可以超越個體認知極限,促進學生的高級思維發展。在智能技術的支持下,各種證據導向教學模式、基于項目的學習、基于教育大數據的有意義授導、協作知識建構等新理念,正在引發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變革。這些基于智能技術的教學新理念會在實踐中形成深度教學,深刻改變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和認知結構,促進學生形成高水平思維并發展核心素養。
當天下午,研討會設立了“融合視角下的數字教材建設與應用”“線上線下融通的教學變革與教研實踐”“數據賦能教育評價的探索與實踐”3個分論壇。首都師范大學教授石鷗、北京大學教授汪瓊、國家教育部門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副主任辛濤、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曹培杰、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周業虹、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部門教學研究室主任岳維鵬、上海市黃浦區教育學院副院長邢至暉、北京東直門中學校長熊勁、北京第一師范學校附屬小學正高級教師韓玉娟等16位專家學者,分別圍繞數字教材、教學與教研變革、大數據教學作了專題報告,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經驗。本次研討會內容豐富,通過一系列專家報告,推動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背景下的教育信息化交流,探討如何運用信息化手段進一步提升教材建設、教學與教研改革和教育評價創新,深入分析信息技術賦能課程教學創新的實踐路徑。
中小學數字化教學研討會至今已舉辦了6屆,是國內基礎教育信息化領域具有品牌影響力的學術活動。歷屆中小學數字化教學研討會始終秉持著緊跟時代發展新趨勢、反映國家教育信息化發展新要求的宗旨,研究交流信息化教學中的理論與實踐問題,促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提升基礎教育質量,為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貢獻智慧和力量。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