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學校教學改革的“加減法”
http://www.10keji.com2021年11月11日 09:19教育裝備網
新一輪課程改革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僅涵蓋學校課程、教學與評價等環節的變革,而且會觸及到輔車相依的各領域,“雙減”政策與課改同聲相應。學校應發揮主渠道作用,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減負提質,做好教學改革的“加減法”,形成校內外聯動的問題解決方式。
一、落實育人理念,聚焦核心問題。學校以研究型高中建設為載體,切實轉變育人觀念,確立“培養具有生命活力、研究潛力、創新能力和報國實力的未來棟梁”育人目標,基于新課標,聚焦課堂教學改革,重塑課堂教學新生態,提出并貫徹落實“學術引領、問題驅動、自主發展”的教學理念,構建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研究型課程體系,提煉基于核心素養的深度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型,建設智慧校園支撐平臺,深度改變課堂教學方式,在教學評管等方面統籌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探索解決學生校外學科培訓負擔重、校內作業負擔重等問題的有效途徑。
二、重塑教學流程,提升學習質量。在研究型高中建設過程中,學校凝練了基于核心素養的深度學習課堂教學模型。該模型是學校長期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成果,是在做改革的“加法”。
該模型基礎部分包含基于學習主題、創設真實情境、明確實際任務三個流程。以“學習主題”為原點,為學生構建基于真實情境的問題解決的主題學習場域,將學科的知識、思想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論與價值觀蘊含其中,形成基于真實情境下的解決實際問題的新型學習方式。
該模型核心部分為依據學習主題和解決問題之所需,重組教材內容(學習資源),設計兩個關鍵“系統”。一是設計問題系統,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建構學科知識體系;二是建構驅動系統,引導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學科方法和思想,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科學態度,為學生開展有意義的學習提供方法論,搭設“腳手架”,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該模型的目標是從根本上變革學習方式,在教師引導下,讓學生經歷有意義的學習體驗過程,增強問題意識,形成學科知識體系,設計問題解決方案,形成高階思維,掌握學科解決問題的方法論,激發創新潛能,實現深度學習,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三、借力信息技術,建設智慧校園。學校積極運用信息技術,為減負提質搭建信息化環境,實現精準教學,建設智慧校園。一是建設無線網絡全覆蓋的基礎網絡平臺,為促進教育教學信息化提供硬件支撐;二是搭建“智慧校園平臺”,為課堂教學改革提供有力支撐;三是優化信息終端配置,從固定終端到移動終端,使教學突破時空界限,將“泛在學習”變為可能,為學生探究問題提供操作平臺和優質資源,實施分層精準教學;四是利用巡錄播系統,既實現教學全過程實錄,也利于教學管理與教研,更方便學生們回看學習,為切實減輕學生校外學科培訓負擔提供豐富的資源。
四、優化作業設計,實現減負提質。優質作業設計與實施是高質量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驗證教學改革“成色”的基本手段。一是從作業的針對性、目的性、有效性出發,精心設計與課堂教學適配的作業,實現減負提質,杜絕低效、重復作業;二是實行總量控制,學科相對均衡,限時限量,引導學生高效高質完成作業;三是創新作業形式,做到動筆、動腦、動手相結合,增加研究性、設計性、實踐性、開放性和社會性作業;四是通過作業評價改革促進學生學習的改進,引導教師利用信息終端進行語音批閱、視頻講解、錯題智能推送等評價與反饋方式,精準優化作業全過程,既減負又提質,為學生學習質量提升提供最大保障;五是設計分層遞進式作業,作業分層設計、訓練、評價與輔導,循序漸進,分層提高學生個體學業質量。
(作者系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信息化教學專委會委員、黑龍江省實驗中學校長)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