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之下縣中振興需要新引擎
http://www.10keji.com2021年11月26日 13:51教育裝備網
“雙減”帶來的是基礎教育的格局性變革,縣中將面臨不一樣的生源、不一樣的區域生態,這需要縣市黨委和政府樹立正確的教育政績觀和健康的教育生態觀。隨著縣中自身不斷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家長轉變育人觀念,多方面綜合作用能更好助力縣中實現振興。
縣域高中振興是一個系統工程。高中的高質量,不能只看高中三年,而要看小、初、高十二年。這是當下部分走在探索之路上的縣中的辦學理念,也是當前縣中振興的重要立足點;A教育是一個有機整體,縣中的發展與當地小學、初中的發展具有聯動性,小學、初中的發展也會對縣中發展產生直接影響。
在當前“雙減”政策深入推進的背景下,義務教育階段的育人理念、學校的教育功能、區域的教育生態等都在發生格局性的變化;貧w育人初心,尊重教育規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逐漸成為一種共識。這些改變必然會延伸、影響到普通高中教育,成為普通高中發展的新引擎,助力縣中振興和可持續發展。
縣市黨委和政府要樹立正確的教育政績觀,引導縣中科學發展。根據“雙減”政策要求,縣市黨委和政府不再用考試成績與升學率來指揮和獎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代之以對學校辦學方向、課程教學、教師發展、學校管理、學生發展等多個角度的評價。從振興縣中的視角看,要將這種教育政績觀的正向改變,延伸和輻射至普通高中階段,逐步扭轉“唯分數”“唯升學”的片面應試教育傾向?h市黨委和政府不把高考成績作為評判縣中辦學質量的唯一標準,而應以多角度、多維度的標準來對縣中進行評價。在多維度的評價標準下,縣中才有可能辦出縣域特色、體現多樣化,增強縣中的生機活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縣市黨委和政府要樹立健康的教育生態觀,構建縣域教育的良好生態!半p減”政策要求“逐步提高優質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比例,規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杜絕違規招生、惡性競爭”,這既強調了基礎教育公平發展格局的構建,又突出了良好招生秩序對整個區域教育生態的重要性。因此,縣市黨委和政府要樹立構建區域教育生態的理念,既要逐步提高優質縣中的指標到校比例,又要著力構建規范有序的招生機制,杜絕違規跨區域掐尖招生,防止縣中生源流失。在好的教育生態和穩定的生源環境下,縣中才有可能穩定師資,快速發展,實現振興。
縣中自身要不斷深化育人方式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半p減”政策下,小學、初中學生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參與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等活動?梢灶A見,在“雙減”政策持續推動下,在義務教育階段,素質教育會取得明顯成效。而目前許多縣中的育人方式還停留在“只為高考”上,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重視不夠。我們的改革不能讓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全面發展,到了高中卻又“回到原點”。因此,縣中應順應“雙減”政策提出的大力發展素質教育要求,深化育人方式改革。通過優化課程實施、創新教學組織管理、拓寬綜合實踐渠道等方式,完善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育人體系。強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既重視學生學科學習和高考,又為學生適應社會生活和未來職業發展打好基礎。
還要進一步加強家庭教育指導,轉變家長的育人觀念?梢灶A見,“雙減”政策的持續深入實施,也將深刻影響小學、初中家長對孩子的養育方式和養育理念。讓孩子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將成為家長的普遍共識。但到了普通高中階段,因為有高考的存在,家長難免又會回到過度重視孩子學科成績的狀態。而在縣市黨委和政府、縣中都在改變教育理念、教育政績觀的情況下,家長的不理解可能會影響縣中的科學穩定發展。因此,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引導家長關心孩子身心健康與全面發展,轉變家長的育人觀念,有助于縣中的可持續發展。
“雙減”帶來的是基礎教育的格局性變革,縣中將面臨不一樣的生源、不一樣的區域生態,這需要縣市黨委和政府樹立正確的教育政績觀和健康的教育生態觀。隨著縣中自身不斷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家長轉變育人觀念,多方面綜合作用能更好助力縣中實現振興。
(作者系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博士)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