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供需改革破解課后服務難題
http://www.10keji.com2021年12月03日 09:57教育裝備網
學校開展課后服務是有效緩解家長壓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能力提升,切實提高教育質量與公平的重要舉措。《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明確要求“提升學校課后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在各方的不懈努力下,課后服務不斷走向“全覆蓋”“常態化”與“高質量”,但仍然存在課程開設難以滿足學生需要、教師教育教學壓力大且日常管理負擔重、學校課后服務管理保障不足等難題。要破解這些難題,迫切需要從課后服務的需求端和供給側兩方面下功夫。
關注需求端,充分了解學生和家長需求。課后服務不只是滿足家長的托管需要,更是為學生提供更為充裕和豐富的學習機會,為其全面發展提供更多可能,所以明確學生的發展需求和家長的教育期待至關重要。一要開展需求調查。學校可以通過問卷、座談等多種形式,了解學生關注什么、想學什么,了解家長對于課后服務時間、配餐、接送等管理事宜的要求。學校可以基于調查結果,對課后服務的課程設置、日常管理作出更為科學的安排,真正的察民意、暖人心。二要按需提供適切課程。對不同類型、不同學習需求的學生提供針對性、多樣化的菜單式課程。一方面,讓學有困難的學生得到更為有效的補習輔導,能夠跟得上、有信心;另一方面,讓學生有機會參與豐富多彩的科普、文體、藝術、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能夠有拓展、有突破。學生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和興趣愛好選擇適宜的課后服務,形成自己的專屬課程表。
盤活供給側,賦能學校課后服務提供力。只有學校切實提供豐富的課程,才能真正落實課后服務的育人功能,所以供給側的突破是根本也是難點。一要充分利用激勵措施激活學校教師資源。教育、財政、人事、發改等部門需制定課時補貼標準,并將教師在課后服務方面的貢獻與教育教學的創新納入教師的績效評價與職稱評定。二要廣泛吸納校外專業資源。發揮好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等資源,聘用高校教師、退役運動員、專業教練員、非遺傳承人、志愿者等社會專業人員,切實拓寬課后服務的渠道。三要規范引入校外培訓機構。在充分挖潛的前提下,學校資源仍不能滿足部分學生發展興趣特長等特殊需要的,可引進優質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參與課后服務,但需形成相應的準入、退出與評估制度。比如,北京市針對學生和家長對課后服務需求旺盛且要求較高、學校師資難以滿足的問題,提出用教師交流輪崗的方式解決,在集團和學區內促進較長周期的跨校課后服務,以提高學生和家長的滿意度與獲得感。
借用信息平臺,打通課后服務供求兩方。信息技術可以為課后服務的開展提供有力支持。一是深入使用選課等功能,及時調整課程供給。通過學生選擇的課后服務類型、熱門課程、覆蓋率、參與率等大數據分析,及時了解學生和家長需求。二是增加管理功能,切實減輕各方負擔。如增加繳費等功能,讓家長和教師從煩瑣的工作中解脫出來。三是夯實公開公示功能。對每項課后服務的任課教師、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等進行說明,讓學生和家長更理性地選課;對課后服務白名單機構等涉及學生家長重大關切的事項做到及時公開公示。
(作者系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教學質量評價專委會主任委員、國家督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