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政治站位 建設高質量科學教育體系
http://www.10keji.com2023年11月01日 10:10教育裝備網
科學教育對于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近日,教育部召開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部署推進會,就下一步如何推進科學教育工作在中小學落深、落實作出細致要求。會議要求,各地各部門要進一步提升政治站位,聚焦教育教學全過程,構建科學教育新體系,運用創新思維破解難題,凝聚科學教育新動能。科學教育工作如何回應國家戰略需求?又該如何有效破解現存問題?從本期開始,我們邀請業內專家建言獻策。——編者按
近日,教育部在京召開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部署推進會,強調各地各部門要進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切實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轉化為履職擔當的實際行動。
提高政治站位,必須充分認識到,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是當前復雜國際形勢下順應我國國情、增強國際競爭力的戰略選擇。在大國博弈背景下,面對科技飛速發展、產業持續變革,實現科技人才的自主培養以解決技術依賴和“卡脖子”難題,成為新時代國家發展的迫切需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科技是關鍵,人才是基礎,教育是根本。科學教育作為提高全體公民科學素養、建設高質量勞動者大軍、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主陣地,是建設科技強國、教育強國和人才強國的驅動性力量。為積極應對新時代科學教育發展的系列挑戰,2023年5月,教育部聯合十八部門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作出了戰略性系統部署,為加速推進中小學科學教育的全面改革升級提供了有力抓手。
但不可回避的是,目前我國科學教育總體基礎還比較薄弱,在課程、師資、資源統籌方面還存在不少短板。科學教育工作涉及面廣、系統性強、挑戰性大,必須提高政治站位,加強統籌規劃,著眼于落深落實高質量科學教育體系建設。
回歸教育本真,注重探究實踐培育科學精神。兒童天生具備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育的根本目標在于以學生為核心,在尊重兒童成長規律的前提下,為其終身幸福奠定堅實基礎。作為科學教育的靈魂,科學探究實踐活動符合兒童的天性,有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科學原理,擺脫對科學知識的機械記憶。科學教育一方面需要避免沉悶、枯燥的知識灌輸,采用啟發式和探究式的教學方法,設置巧妙的問題情境,以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開展探究性實驗;另一方面要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使其在全身心體驗的樂趣中培養觀察、提問、假設、實驗、推理和評估等科學思維與不畏艱難、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
提升教育水平,部署學校科學教育全方位改革建設。課堂是落實科學教育的主要渠道。提升科學教育質量,一是要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根本出發點,健全課程教材體系。將最新的科學教育內容、理論與方法轉化為生動多彩的科學課程資源。基于學習主題和科學大概念統領的多維課程內容體系,關注知識的內在聯系性、整體性、進階性、綜合性和跨學科性。二是深化學校科學教學改革,改進教學方式,統籌規劃科學教育與工程教育,一體化設計學校課程、課后服務和課外實踐活動。三是注重師資隊伍建設,通過實施科學教育行動計劃、專業水平認證等舉措,提升科學教師的教學能力。
化解教育矛盾,推進區域科學教育資源優質均衡發展。近年來,雖然我國中小學生科學素養持續提升,但科學教育區域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尤其是農村科學教育的發展面臨很多劣勢。為幫扶托底薄弱群體,解決區域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等問題,是高質量科學教育體系建設的應有之義。一要制定精細化政策,在科學教育項目和資源建設等方面,加大對農村、邊疆、西部等貧困地區的支持傾斜。二要倡導以數字化助力科學教育,創新教學方法,依托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采用人工智能、遠程教育、在線教育等形式豐富教學資源,促進科學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三要動員爭取各類企業、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等社會組織,以企業或組織捐資、掛牌、冠名等形式對貧困地區科學教育開展重點幫扶。四要建立健全教育評估和監測體系,及時了解教育資源分配和使用情況,有針對性地發現問題并及時調整改進。
優化教育生態,建設校內外多元主體聯動育人機制。高質量科學教育體系的建設只有基于良好的教育生態,才能盤活資源,形成育人合力,使科學教育融入青少年日常生活,厚植科學精神生長的沃土。一要融合校內外各方主體聯動。動員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館、博物館和各類企業,結合自身定位和特色,開發適用于課堂教學或課后創新活動的科學教育資源,促進校內外科學教育一體化發展。二要對標《意見》要求和科學教育發展現實需求,統籌推進科技類校外培訓、家庭科學教育、中高考內容改革以及大中小不同學段有機銜接。三要建立由教育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協同的科學教育工作機制,定期召開聯合會議組織調配,組建專家團隊進行謀劃指導并推動落實。同時,落實經費資源,強化項目引領,促進科學教育創新發展。
做好科學教育加法,要提高政治站位,明確科學教育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重要布局中的戰略性地位,深刻領會《意見》精神,將其作為落深落實高質量科學教育體系建設的行動指南。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科學教育研究院院長)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