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實施文化德育工程 增強學生文化自信
http://www.10keji.com2025年04月21日 10:40教育裝備網
近年來,重慶市堅持文以載道、文以化人,全面實施文化德育工程,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取得了顯著成效。
難忘開學第一課:“我心中充滿了力量”
“聽著張煥喬爺爺那句‘自己的每一點努力,都是國家通往強大之路的步伐’,我心里充滿了力量!”重慶市永川區文昌路紅旗小學三年級(1)班學生龍俊霖在收看了2025年重慶市春季“開學第一課”《紅巖少年 強國有我》后寫下感言。
江北區觀音橋中學學生邱梓嘉在觀后感中寫道,“正是因為有他們拋頭顱灑熱血,才有了我們如今的盛世中華。作為新時代少年,我會將這堂課的感悟銘記于心。”
2024年12月28日,重慶市2025年開學第一課在重慶市巴蜀中學禮堂進行現場錄制。作為本次開學第一課的主持人,巴蜀中學校長助理唐虢老師深有感觸:“紅巖精神是重慶這座英雄之城的堅挺脊梁。如何用好用活紅巖精神培育時代新人,如何全力推動紅巖文化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如何將宏大主題講深、講透、講活,我親身參與設計和主講,感受到這堂課以‘歷史—現實—未來’三維場域重構了思政課堂新范式。”
2025年重慶市開學第一課2月16日在中國教育電視臺等教育平臺播出,全網收看量超2000萬,反響強烈。長期以來,重慶市將紅巖文化融入到學校課程建設中,推動紅巖文化的課程化實施,奮力打造“紅巖思政”育人品牌,“紅巖思政”被納入重慶市教育強市計劃,各區縣同步推進“行走的紅巖”思政實踐課程建設,讓中小學生從紅巖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
傳統節日課程活動: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
2024年6月7日,為進一步增強校社聯動,促進學校與社區教育相互融合,持續豐富社區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讓少先隊員們在實踐過程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感受端午節的獨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蘊,一場別開生面的傳統節日“民俗傳承潤童心,端午情濃粽飄香”主題實踐活動在大渡口區八橋鎮五一社區隆重舉行。
在主題活動的“端午詩詞大會”環節,來自義渡小學的隊員們爭先恐后地吟誦端午節的佳句,有“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的景致,有“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的民俗,有“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的競渡,還有“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的哀思……大家共同吟誦詩詞,感受端午詩詞之美,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
義渡小學副校長蔣晶晶表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需要更多“在地化轉譯”。當紅色基因與巴渝飲食文化、傳統節日文化產生化合反應,便自然生長出既有教育筋骨又帶生活溫度的新樣態。德育主任徐芳認為,孩子們在知行合一實踐中,既賡續文化基因又涵養現代品格。
近年來,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加強傳統文化節日課程建設研究,指導大渡口區進行了區域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課程建設,對全區進行了認知性課程、體驗性課程、探究性課程的分類指導與開發,并指導編撰了《我們的中國節——中小學主題活動課程學生實踐指導手冊》和《我們的中國節——中小學主題活動課程教師指導手冊》。
精彩的課堂思辨:“我希望每個孩子都生長出價值理性和文化自覺”
2023年6月15日上午,沙坪壩區2023年中學生班主任核心育德能力提升研討會在重慶市六十八中學學術報告廳舉行。來自南渝中學的教師邵若晨,緊緊圍繞一張科學城區街邊共享單車的停車場景照片,進行了一場《由“共享電單車”所想到的》激烈的思辨與討論,引發學生深度思考。邵若晨在說課環節中表示,“我希望每個孩子都生長出價值理性和文化自覺。”
沙坪壩區認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市教科院的指導下,沙坪壩區區域性開展了價值準則教育和思辨型班會課的實踐探索,定期開展全區的思辨型班會課大賽。
沙坪壩區德育教研員王顯鋒老師認為,文化德育的核心就是價值觀教育,引導培養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從文化育人走向文化自信:重構文化德育的底層實踐邏輯
“面對有動有靜、不同狀態、千差萬別的孩子,教育不能用統一的標準去衡量、去塑造”。重慶市第一中學副校長周鵲虹在2024年1月5日重慶市首屆文化德育論壇進行題為《德育的文化表達與文化的德育建構》的主題分享后,表達了自己的心得。
重慶紅巖革命歷史文化中心原黨委書記、紅巖干部學院院長朱軍在題為《紅巖文化課程化實施與探索》的論壇主題交流中表示,近年來,紅巖革命歷史文化中心和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有效協同,加強館校合作,強化校本融入,充分發揮了紅巖文化在立德樹人中的獨特育人作用。
2023年9月20日晚,2023年重慶市秋季大思政課建設家庭教育指導序列專題活動在沙坪壩區高灘巖小學小禮堂舉行,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所所長楊昌義的專題講座《讓家庭文化建設充滿家庭教育的力量》吸引了全校家長。家長表示,原來家庭教育不是簡單的升學指導教育,文化建設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重慶市2012年就頒布實施了《重慶市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實施意見》。推進文化德育,不僅是深入推進校園文化建設,而且是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強大育人作用。未來,重慶市將繼續做實家庭文化、班級文化和課堂文化,重構文化德育的底層實踐邏輯,增強每名學生的文化自信。
(楊昌義 譚舒予 石瀟 何梅)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