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南岸將新時代“楓橋經驗”引入教育督導實踐——用法治思維化解校園安全風險
http://www.10keji.com2025年07月09日 09:31教育裝備網
《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指出,要提升依法治教和管理水平,完善校園安全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和安全風險社會化分擔機制。重慶市南岸區教育委員會將新時代“楓橋經驗”引入教育督導實踐,以“小切口”優化教育治理的區域定位,堅持問題導向,通過典型案例、研討座談等方式,形成“問題收集—性質判斷—協助解決—類案治理”閉環式治理模式。同時,南岸區聚焦食品安全、家校沖突等關鍵問題,以項目制驅動“楓橋經驗”教育督導試點校工作,維護校園安全穩定。
南岸區建立了“1+8”“楓”彩南岸平臺。“1”是在區法院設立“楓”彩南岸教育督導工作站和教育糾紛調解室,由區法院對涉教領域的矛盾糾紛進行先調先議。將“調解糾紛+法治教育”相結合,向學校關鍵少數、全體師生開展普法宣傳。“8”是在督學責任區駐地學校設立8個“楓”彩南岸教育督導工作站,統籌政校家社力量參與。打造矛盾糾紛化解的3支隊伍。工作站由督學隊伍、社群隊伍和專業隊伍等組成。其中督學隊伍統籌負責全區學校矛盾糾紛化解問題,社群隊伍主要承擔學校矛盾糾紛問題的具體化解工作,專業隊伍主要負責處理學校矛盾糾紛中的法律專業問題及法治教育等工作。每個工作站按學校體量、糾紛訴求等從中選配人員,確保每個工作站具有解決問題的校內外力量,形成政府引導、學校主導、家庭參與、社會支持的“楓橋式”工作體系。
南岸區還建立了“大事多方聯動解決、小事自我督導解決、難事督導協調解決”三事分流工作機制,分層分類劃定事項類型。“大事”即基本教育公務服務,主要為政府管理事項下的基本教育公共服務覆蓋全民、優質均衡方面的矛盾問題。“小事”即學校內部事務,主要為教育教學、學生管理、教師隊伍建設等問題。“難事”即專業法律事務,涉及師生權益保護、校園欺凌、家校矛盾等教育督導工作站難以解決的問題。共建共治推進解決機制。“大事”通過教育督導工作站提交政府職能部門解決。“小事”通過學校內部自我督導進行民主協商,爭取內部消化。“難事”通過與區法院建立教育糾紛調解工作室開展調解、司法援助等個性化專業服務。實行問題清單管理,做到“大事”部門辦、“小事”學校辦、“難事”專業辦,有力有效化解矛盾糾紛。南岸區通過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建立形成防范在先、發現在早、處置在小、化解在了的“四在”工作機制,用法治思維化解了校園安全風險。
(作者朱靜萍、王永強單位:重慶市南岸區教育委員會。胡印富單位: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法治與教育標準研究所)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