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學習能力為青少年成長賦能
http://www.10keji.com2020年03月09日 10:20教育裝備網
受疫情影響,盡管全國學校當下仍未開學,但廣大中小學生均停課不停學,采取多種形式讓時間不虛度、學習不掉線。疫情限制的只是他們的戶外活動,束縛不住他們對知識的向往和對成長的渴望。
但從現實來看,一些在線的教與學并未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法制日報》日前就指出,“有學生在社交媒體平臺反映,家中缺乏學習氛圍,而且長時間盯著屏幕,眼睛容易疲勞,狀態不好,學習效率大打折扣”。這看似學生個人的感受,其實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有專家給出解決之策,即大眾媒體在疫情期間,要發揮積極作用,給學生提供一些學習方法,尤其是幫助學生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在當前的特殊時期,學校無法開展正常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便成為一種必然選擇。但要達成共識的是,自主學習并非只讓孩子自己學,父母不管不問,抑或老師單純布置作業讓學生做。自主學習有著內在的科學體系,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自主規劃學習目標、學習進度,且能選用適合的學習平臺或方式,如閱讀、聽書、研究、觀察、實踐等手段,使知識與技能、情感與價值觀均得到升華。
相對來說,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最需要練就的是自主學習能力,尤其是利用互聯網教育資源進行學習的能力。《光明日報》近日刊發署名文章,其中就論及“與面授課堂相比,在線學習為學習者提供同步和異步等不同學習方式,打破了學習活動在空間上的一致性,使學習更具個性”。因此,讓疫情期間孩子的學習更有效率、更為持久,家庭和學校都要花心思下力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樣既最大限度不耽誤疫情結束后正常的學校教學進度,也讓學生學有所獲,不辜負大好光陰,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彎道超車。
但自主學習能力并不容易練成,需要從小磨煉,在不斷試錯中提升。之于家長,與其做孩子學習的旁觀者、監督者、批評者,不如做一個共學者、參與者、輔助者,加入孩子的學習過程,與之共同研究解決有趣的現實問題。無論是做一些小發明小創造,還是玩一些小探究小游戲,都有助于讓孩子愛上學習,發現學習的門道。之于學校,則重在轉變應試思維,讓教學豐富多元。就像華東師范大學面向全校學生發起的勞動實踐體驗活動那樣,倡導學子居家開展各類創造性勞動實踐活動,或者向家人學習一門家鄉特色的手藝,或者學會制作一件家鄉特色的物件,以短視頻、圖片、繪畫等形式呈現出來,進而傳承勞動文化、提升勞動素養。同時,學校不妨多發揮自身優勢,引導學生建立學習共同體。眼下雖然學生不能聚在一起,但借助遠程連線,集思廣益,協力研究現實問題,勢必能全面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此次疫情為全面反思和推進自主學習提供了一個契機。自主學習不是嘴上說說,也并非空中樓閣,其本質上是一種核心素養,是學生綜合能力的反映,制訂計劃并嚴格按照計劃開展學習、樹立目標意識、確定學習范圍、營造學習環境、自我檢查反省等,都考驗著孩子的自立性、自為性和自律性,也考驗著家庭與學校的教育成果。
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始終是父母的心事、家庭的大事,也是學校教育的重點。但學習說到底是孩子自己的事,當教育教學朝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向努力,孩子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計劃,知道哪一種學習方式更適合自己、如何評價自己的學習效果,就能一點點走上軌道,找到學習的動力、信心與成就感,并終身受益。與那些缺乏規劃、整天打游戲的孩子相比,與那些缺乏主動性、認為完成作業即萬事大吉的孩子相比,有目標、有行動、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孩子顯然更有前途。
自主學習能力還牽涉著孩子的自我管理、生涯規劃等能力,彼此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是水漲船高的關系,甚至還會反哺孩子的情感發育,助力其更清楚地認識事物,對自我、社會、國家有更深理解,進而準確校正自己的行為,正確看待學習與生活、理想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關系。而做到這一點,將有更多論文誕生在大地上,將有更多孩子堅定為國家為民族奮斗終身的信念,中國教育的未來也將變得更加美好。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