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小規模學校托起鄉村希望
http://www.10keji.com2020年03月10日 09:33教育裝備網
小規模學校地處鄉村的“神經末梢”,也是目前鄉村教育的短板。“加強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統籌鄉村小規模學校布局,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前不久發布的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為鄉村教育發展釋放出暖暖的春意。
在筆者看來,辦好小規模學校,首先要統籌鄉村小規模學校布局。客觀而言,小規模學校布局很難適應鄉村人口流動的不確定性和常住人口出生率的變化頻率。盡管如此,鄉村學校布局規劃仍要把握好三個原則:一是充分考慮當地人口分布、交通狀況、服務半徑和鄉村未來發展等因素,方便學生就近入學,并努力提供公平、有質量的教育,滿足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需求;二是防止過急過快撤并學校導致出現新的“空心校”,造成教育資源浪費;三是把鄉村小規模學校布局和鄉村振興戰略緊密結合起來,通過統籌規劃、統籌資源、統籌教師、統籌教學等,使小規模學校布局結構在鄉村教育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其次要大力改善辦學條件。改善辦學條件的重要載體是教育資源的科學配置。就現實情況看,改善小規模學校不宜推行高起點、高標準建設的辦法,應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重點進行必要的校園校舍修繕改造及附屬設施建設,保障基本教學和生活需要,配備必要的教學設備和圖書。為了穩定鄉村小規模學校的師資隊伍,縣區政府最好在鄉鎮政府所在地建立教育園區,教師由園區調配,教學、教研、住宿由園區統一保障。實行校車接送教師到小規模學校教學,通過改善農村教師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最大程度地解決鄉村小規模學校孩子上學難的問題,保證山區各校學生享受公平優質的教育。
與此同時,還要盤活教育資源,為教學所用。鄉鎮學區對于閑置的校舍和教學設備實行動態管理,及時劃轉調撥或臨時借用鄰近規模較大學校,由“走教”教師根據課程需要攜帶使用教具和學具,力爭讓現有教育資源存量用起來、動起來、活起來,為教育教學服務,發揮教育資源的最大效益。
鄉村小規模學校要以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優、小而特為目標,積極推進特色化建設,實施個性化教育,不斷激發學校活力。就學校而言,小規模學校客觀上會產生復式班,教師可以通過課程整合、師生互動、信息化教學手段的交互使用,優化教學過程和內容,為學生創設寬松、靈活的課堂教學情境。學校也應推行形式多樣的作業,放學后可讓學生做一些諸如手工制作、畫畫、勞動實踐、課外閱讀、讀書筆記等作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組織學生集體閱讀、開展團隊式家訪、舉行有較強儀式感的比賽展演等活動,給小規模學校注入新的發展活力。
就鄉鎮學區而言,應推行“中心校+”的模式,發揮轄區內中青年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幫助小規模學校教師開設外語、藝術、科學等課程,引進名校名師課程,通過同步課堂、公開課、在線答疑輔導等方式,促進小規模學校師生與優質學校師生共同在線上課、教研和交流。縣區教育督導室和教研室要對小規模學校教育教學活動加強指導,助力小規模學校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托起鄉村的希望與未來。
(作者系甘肅省天水市教育局干部)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