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學業基礎為創新人才培養蓄能
http://www.10keji.com2020年03月25日 10:00教育裝備網
隨著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各地日前相繼迎來復課。全國的大中小學生群體能從這次舉國的抗疫行動中學習到什么?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鐘南山院士給出了自己的期許:“不管是小學、中學、大學,都要打好自己的學習基礎,大學生要打好專業基礎。具有了良好的基礎,才能夠進行進一步的科技攻關。就像這一次,大家經過10年、20年蓄勢待發,一旦遇到情況,就能夠利用自己的經驗、知識,創造出新的方法,找到更快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鐘南山的話樸實無華,其實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掌握專業基本功、打牢基礎,是進行一切創造性工作的必備因素。不重視基礎,想一口吃成個胖子,有違客觀規律。建造一座大樓,必須要有鋼筋、吊車,假如沒有這些材料和工具,任工程師腦中圖紙再花哨,也無法蓋起高樓。專業基本功、基礎工作,就是搞科學研究或者解決社會問題的“材料”和“工具”。這樣,當一個新問題拋出,人們才能充分利用手中掌握的工具,予以創新性的研究和解答。
現在的大學生是未來經濟社會建設的主力軍。將他們培養成為專業基礎牢靠、實踐技能精湛、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級人才,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是必須答好的時代命題。要圓滿答好這道題目,離不開強大的本科教育。本科教育是大學的根和本,在高等教育中具有戰略地位。近年來,圍繞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把人才培養質量和效果作為檢驗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教育部召開了一系列會議,推出了一系列政策。這些會議和政策釋放出鮮明的導向,對高校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意義重大。高校應該進一步加強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加強學風建設,在加大教學經費投入力度、提倡教授上講臺、加強本科基礎課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等方面持續發力,為社會以及更高層次教育輸送合格人才。
在國家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和政策引導、學校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和提高辦學水平的同時,大學生也應珍惜學習時光,只爭朝夕,不負韶華。高校與基礎教育階段學校管理風格迥異,學生需要較強的自主管理能力和學習能力。有的學生初入高校校園,外界約束稍弱,就容易陷入“放羊”狀態,既辜負父母期望和自己的寒窗苦讀,也有違學校和社會期望。對此,大學生應常懷警醒之心。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科學家,但任何一個崗位都需要創新性工作。時代發展日新月異,各個領域的新挑戰層出不窮,如果學業基礎不牢、專業技能不精,就無法應對新問題的挑戰。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用知識縫制鎧甲”,方能確保自己立于潮頭。
需要注意的是,在夯實學生學習基礎方面,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同等重要,不可偏廢。固然,學生到了大學才細分專業各有專攻,但這絕不意味著中小學就可袖手旁觀,一心向“分”。基礎教育的育人質量如何,會直接傳導到高等教育。學生能否在中小學階段打好身心健康的基礎、打好學習能力的基礎、打好走向社會的基礎,事關學生社會人格的健全和終身學習習慣的養成。當前,在一些地方和學校,素質教育尚未有效落實,重知識灌輸、輕能力培養的問題還比較突出。對此,各地要繼續深化基礎教育體制機制改革,促進基礎教育公平發展,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大力發展素質教育,不斷提高育人水平。
創新人才的培養容不下投機取巧,看似最笨最耗時間的基礎教學和學習,其實恰是通往康莊大道的捷徑。科學家們不約而同地強調學業基礎的重要性,絕非心血來潮,而是出自他們的切身體會和教育智慧。打好學生學習基礎、專業基礎,各級教育應共同努力,全體師生需相向而行。
(作者系本報記者)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