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網游痼疾須提高違規成本
http://www.10keji.com2020年03月26日 09:21教育裝備網
近期,有關未成年人網絡游戲的消費糾紛頻出。中國消費者協會提醒廣大家長,莫讓“宅娃”荒于嬉,免得“廢人又費錢”。
中國消費者協會介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量未成年人“宅”在家里,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成為陪伴未成年人學習和娛樂的首選工具,有關網絡游戲的消費糾紛更加突出,突出問題有:實名認證形同虛設,未成年人可一鍵登錄;收費游戲未事先明示,“免費試玩”誘導低幼孩童入坑;收費環節無驗證,超額充值屢發生……
國家新聞出版署2019年11月發布的《關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規定,網絡游戲用戶賬號實行實名注冊制度,嚴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網絡游戲的時段、時長,規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費服務。然而,一些網游企業為了牟利,根本無視法律法規和應盡的社會責任,仍然通過各種方式向未成年人玩家開“后門”。事實上,早在2007年,新聞出版總署等8部門就聯合發布通知,要求各網絡游戲運營企業設置防沉迷系統,并且嚴格實施實名認證?杀氖,這一問題依然根深蒂固,未能得到有效解決。
應該說,在大數據和人臉識別、指紋識別和支付技術越來越成熟的今天,通過技術手段限制未成年人玩網游根本不是一件難事。網游企業的技術如果真正做到了“銅墻鐵壁”,絕大部分未成年人是無法破解的,F在之所以“漏洞”百出,形同虛設,不是因為一些網游企業不能做,而是不想做。究其根本原因,還是違規成本過低。一旦發生未成年人網游消費糾紛,網游企業不過做退費處理,而不需要承擔其他責任。況且由于舉證困難,如果金額不是很大,不少家長會選擇息事寧人。
因此,要有效治理未成年人網游消費糾紛突出問題,不能指望網游企業自覺、自律,關鍵是要讓相關的法律法規硬起來,長出牙齒,切實提高違法違規成本,讓違規的網游企業付出應有的代價。比如,立法部門、監管部門應推動法律法規的進一步完善,加重網游經營者侵犯未成年人權益行為的法律責任。對網游經營者以免費試玩等為誘餌誤導消費、實名認證形同虛設、不嚴格執行分級付費限制規定等問題,要通過行政約談、查處問責、限期整改等方式予以規范,否則一律永久下線,并關聯失信懲戒機制,納入黑名單管理。同時,對多次不執行國家規定的網游企業,今后研發的網游應不再審批通過。唯有加大對違規網游企業的懲治力度,才能倒逼其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
當然,不管是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游,還是防范孩子網游亂消費,家長都必須負起應盡的監護和教育引導責任。有的未成年人動輒可以充值上萬元,毫無疑問,其家長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疫情期間,家長有大量時間陪孩子,正好趁此機會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可是一些家長反倒“手機帶娃”,對孩子的學習不管不顧,任由孩子沉迷于網游。這就需要家長從自身做起,放下手機多陪伴孩子,多與孩子溝通和交流,幫助孩子做到健康上網、正確用網,合理規劃孩子玩手機、玩網游的時間,引導孩子培養積極健康的興趣愛好,填補其精神需求。同時,家長要保管好自己的賬號,不把網絡支付賬號、支付密碼等信息透露給孩子,不在網游支付消費環節放權,不鼓勵支持孩子獨立支付消費,不給孩子偷偷轉賬和消費的機會。只有網游企業、監管部門和家庭都盡職盡責,多方互動,全員參與,才能真正保護好未成年人,解決根深蒂固的沉迷網游問題。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