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網游如何解
http://www.10keji.com2020年03月30日 10:48教育裝備網
實名認證形同虛設,“免費試玩”誘導低幼孩童入坑。據《中國質量報》日前報道,針對疫情防控期間收到的有關未成年人網游消費投訴,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出消費警示,提示家長管好自己的賬戶密碼,莫讓“宅娃”荒于嬉,免得廢人又費錢。
別讓孩子沉迷網游成疫情次生災害
與平時相比,疫情期間,孩子更容易沉迷于網游。這是因為,孩子雖然好動,卻不能像過去那樣隨意外出,“宅”在家里不好玩,就更容易想到玩游戲。此外,學校組織上網課,孩子就有了接觸手機和網絡的正當理由。在上課之余,他們可能抵不住誘惑而玩一把網絡游戲。
孩子沉迷于網游,還與家長管教不嚴有很大關系。有很多孩子使用家長的賬號登錄,游戲付費時還要使用家長的銀行賬號等密碼。家長管教不嚴,孩子就有了可乘之機。更要看到,家長的行為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當家長自己沉迷于網游時,就會失去管教孩子的底氣。因此,要想孩子不沉迷于網游,家長首先就得做好表率,在孩子更容易“觸網”的疫情期間更是如此。
疫情期間,孩子沉迷網游的程度加劇,還與部分網絡游戲企業在疫情期間的刻意誘導有關。比如,實名認證形同虛設,未成年人可一鍵登錄,這很可能是故意“放水”,至少存在管理上的漏洞。再如,以給未滿8周歲的孩子“講故事”“開發智力”為噱頭,來吸引孩子參與,有誘導低幼孩童“入坑”的嫌疑。收費環節無驗證,這種對網游企業有利的“疏忽”,同樣不能排除誘導或故意“放水”的嫌疑。
2020年春季學期十分特別,網絡教學成為主要的學習模式。對于學校和老師而言,如何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網課,怎么開展家校合作,是他們努力降低疫情影響的主要工作。家庭教育能力和學生的自制能力,則是家長和學生面臨的主要考驗。既然疫情期間孩子更容易沉迷于網游,那么,此期間對于網游行業的監管理應加碼。只有多方面干預,方能避免沉迷網游成為影響學生的疫情次生災害。
(作者時本,原載《北京青年報》,有刪節)
網游消費亂象須多方共治
事實上,網游催生出的種種亂象,不乏相關法規約束。去年11月,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關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從實行網絡游戲用戶賬號實名注冊制度,規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費服務等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今年3月,中國消費者協會官網專門發文《網絡游戲經營者應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提醒網絡游戲經營者嚴格遵守法律規定。
誠然,網游在法規上有約束,但個別網絡平臺和網游企業依舊“我行我素”,打“擦邊球”的違規操作依然存在。
眾所周知,網游作為一種娛樂方式,能夠緩解壓力、放松心情,但網游消費亂象,坑害的不僅僅是游戲者本身。尤其對未成年人而言,他們對金錢普遍沒什么概念,加之自制力較差,很容易深陷其中。
那么,網游消費亂象又該如何治理呢?顯然,對未成年人放任自流或者將其屏蔽在網游之外都是不現實的,也是不科學的。對此,需要企業、家庭共同努力,防止未成年人過分沉迷。一方面網游企業要嚴格執行實名注冊和認證制度,對未成年人游戲付費限制作出詳細劃分,并探索實施適齡提示制度,控制未成年人網游時長。另一方面,監管部門要加強對網絡平臺的監管,推動網游企業嚴格落實實名認證制度,同時建立相應的監管指標體系,對嚴重違規或屢教不改的企業及時清出。此外,家長要擔負起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責任,積極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游戲觀、消費觀,同時,加強對個人消費密碼的保護,嚴格設置游戲防沉迷功能和支付功能,避免未成年人過度消費行為的產生。
(作者王芳,原載紅網,有刪節)
避免“宅娃”荒于嬉要抓住“七寸”
根據媒體梳理,疫情期間宅家打游戲,網絡游戲消費主要有以下幾個“坑”:實名認證形同虛設,未成年人可一鍵登錄;收費游戲未事先明示,“免費試玩”誘導低幼孩童入坑;收費環節無驗證,超額充值屢發;等等。這些正是誘導低幼孩童入坑的網游陷阱。
從有關方面的統計數據看,1月19日至3月9日,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共收到2365宗有關未成年人網絡游戲消費的投訴,與2019年同期的252宗相比增長838.49%。盡管這一同比增長8倍多的數據,僅來自深圳一地,但由點及面,涉及未成年人的網游消費糾紛具備相當的普遍性。
從個案來看,疫情期間,因未成年人給網游大量充值引發的問題相對嚴重。據《中國消費者報》報道,一位江蘇消費者反映其9歲的孩子從2019年開始玩網絡游戲,截至2020年2月,先后已經在同一款游戲上花了11萬余元,僅今年2月就花了3萬元左右。一位北京消費者反映,家里小孩在其不知情的情況下給一款網絡游戲充值4000元。
受疫情影響,未成年人居家時間變長,接觸網游類產品的時間也隨之變長,表面上看,確實是引發消費糾紛的直接原因,實際上,問題的根源還在實名認證、充值上限等老問題沒能得到解決。個別網絡平臺和網游企業還在打“擦邊球”,“開后門”“留口子”的違規操作屢禁不絕。
擔憂“宅娃”荒于嬉,對未成年人網游糾紛增多引起必要警惕的背后,還是要抓住如何讓未成年人健康玩游戲的“七寸”。一方面,家長應該尊重兒童的娛樂權利,把網絡游戲作為親子溝通的重要話題和親子共娛的重要活動,構建和諧民主的親子關系。同時,加強對個人消費密碼的保護,避免未成年人不當消費行為的產生。另一方面,網游企業需要守住大門,嚴格落實國家有關政策精神,有效啟動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統、支付限制規定,充分保障游戲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不賺昧良心的錢。
(作者白晶晶,原載《中國青年報》,有刪節)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