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有效保護未成年人網絡安全
http://www.10keji.com2020年04月02日 09:29教育裝備網
日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人民檢察院辦理了兩起利用網絡猥褻兒童案件,兩名犯罪嫌疑人打著童星招募的幌子,“隔空”猥褻女童。兩個月內,17名女童陸續中招。據媒體報道,近幾年類似案件屢有發生,暴露出未成年人網絡安全的監管漏洞,折射出提高未成年人網絡安全意識仍任重道遠。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54億,其中未成年網民達到1.78億;約33.3%的未成年人在上網過程中接觸過暴力、賭博、吸毒、色情等違法不良信息。最近,國內某些機構打著“影視培訓學校”“招募童星”等旗號,誘騙未成年人,對未成年人實施性侵害的違法犯罪案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據媒體報道,來自檢察機關的消息顯示,疫情期間利用學生網絡課堂進行詐騙的違法犯罪案件超過50%,因而營造網絡世界的安全生態成為保護未成年人的重要一環。筆者以為,打造未成年人網絡安全生態需要從幫助未成年人樹立網絡安全理念和自主保護意識、加強法治建設、落實互聯網企業責任等多方面努力。
未成年人不僅是被保護者,也是自我保護的主人,如果不及時盡早形成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未來很難科學面對復雜的虛擬社會和現實社會。因此,應當在未成年人中廣泛開展網絡安全教育,使他們學會辨別、認清各種網絡騙局,學會自我保護的知識和技能,形成“網絡鑒別力”“網絡免疫力”。
法律保護是對未成年人最根本的保護。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的《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該項法規的出臺非常及時,是治理網絡生態的專門法律,轉變了我國過去的法律懲治對象只是淫穢色情信息制作者、出售者和傳播者,而是涵蓋持有、瀏覽、查閱淫穢色情信息的網絡注冊用戶。該項法律全面覆蓋了網絡信息的各個方面,包括信息內容的生產者、服務平臺、服務使用者、網絡行業組織和監督管理者,對每個方面都予以明確規定,可謂我國治理網絡生態的綱領性法規。以此為據,應當進一步細化各項法律條文,尤其是對涉及兒童色情問題的嚴厲禁止和懲罰措施。
在法治建設不斷完善的基礎上,司法機關要從重懲處“線上性侵害未成年人”等惡行。在很多國家,涉及兒童色情的信息是不容觸碰的底線,認定“色情”的標準遠低于成人,刑事懲罰力度遠重于成人的色情、淫穢犯罪。在我國司法實踐中,已有數個涉及線上性侵害未成年人的典型案例。對于這類案例,檢察機關特別提出其有蔓延之勢,應嚴厲打擊。
維護未成年人網絡安全,互聯網企業的自律、自制和相關部門的法治監管發揮著關鍵作用。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互聯網企業應當加強網絡監管,將未成年人保護放在最高優先級,制定網絡信息服務平臺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條例,發現問題及時干預和報警。同時,監察部門應當實行“一票否決制”,使侵害未成年人的行為,尤其是“線上性侵害”成為不能觸碰的紅色高壓線。一旦發現,相關平臺和企業將受到嚴肅處理。當廣大未成年人、企業、司法機關和全社會都成為凈化網絡空間的參與者和維護者,形成全民參與、人人參與的良好局面,方能有效遏制對未成年人的網絡侵害。
(作者系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