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搶人才更需強人才
http://www.10keji.com2020年04月23日 10:02教育裝備網
盡管受到疫情影響,但各地的人才招聘不僅沒有收縮,還推出了比往年更多、力度更大的吸引人才政策。隨著大學畢業生求職季到來,各地人才大戰日趨白熱化。日前,蘇州、沈陽、重慶、青島等城市爭相推出各種福利政策吸引人才落地,不少地方降低落戶門檻,甚至提出落戶“零門檻”,對人才提供購房補貼等。
疫情對經濟造成沖擊,各地經濟增長面臨新挑戰,人才成為解決問題的首選。人才是第一資源,各地求才若渴折射出對于人才的高度重視,而優厚的待遇在短時間內會為城市發展帶來人才紅利。客觀而言,落戶紅利不會一時消失,現金補貼、優惠落戶等固然是不錯的選擇,但這只是起點,并不足以支撐人才政策長遠走下去。“搶過來”不是目的,把人才留下來,并將人才用得好,才是“搶人才”的真正目的,才能實現城市經濟的長效發展。
如果說引才聚才體現為一種價值觀,那么如何用才留才則考驗著管理智慧。長遠看,單純靠落戶政策、福利待遇難以吸引到優秀人才,真正的人才更看重職業發展道路是否寬廣。因此,“搶人”更需“強人”,各地在競相推出優惠政策的同時,應考慮如何讓各個層次、各種類型的人群都能安居樂業。換言之,與其把更多資源放在福利比拼上,不如從根本上壯大有吸引力的產業,不斷優化城市的宜居環境。人才只有在相應的產業領域才會發揮價值,各地必須重新思考“搶人才”與城市創新之間的關系,拿出支持人才發展創業的政策。基于發展實際打造城市特色產業,構筑產業聚集能力,才有望形成相關人才集聚的產業高地。同時,各地要更加關注高質量人才的遷移偏好,提高人才與產業的契合度,做到人才到哪里去、產業到哪里去,實現人才發展與城市建設的雙贏互動。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人才能不能留得下,取決于一個地方的發展生態。哪里有人才需求與發展空間,人才就會往哪里流動。如何對待人才,是城市發展安身立命之本。比起一擁而上搶人才,難能可貴的是一如既往愛人才,為人才提供相關的工作機會、生活環境、事業平臺、發展前景、公共服務等。較之物質獎勵,價值認同、情感共鳴更能打動人心。地方政府實施“大手筆”獎勵之外,要有長遠眼光,健全使用人才、激勵人才、留住人才的體制機制,為人才提供充足的發展空間和公平的發展環境,為人才發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和文化土壤。具體而言,各地在努力發展經濟、改善大環境的同時,應在改善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小環境上發力,通過體制機制創新,主動作為、靠前服務,破除人才發展的各類障礙,如此人才就能真正引得來、留得住、干得好,這也意味著在人才爭奪戰中搶占先機、贏得主動。
良性的人才競爭有助于形成更加開放自由的人才市場,進而推動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搶人才”是為了更好提高城市的發展水平和競爭力,吸引更多人才并不能簡單等同于留住多少人才,而是重在打通人才流動的通道,探索靈活多樣的柔性引才模式,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來,讓各類人才在流動中聯結成網。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樹立正確的人才觀、開展良性的人才競爭,才顯得彌足珍貴。打破人才流動障礙,破除人才發展的約束,建立開放包容的人才機制,方能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實現人才資源高效配置,讓各類人才樹立安下心來、專心致志的價值追求。
(作者系河南信陽師范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