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新城區:探索優質均衡教育發展之路
http://www.10keji.com2020年11月06日 09:35教育裝備網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近年來,西安市新城區在創新突破中走出優質均衡高質量教育發展之路,從涵養“源頭活水”到激發“活力涌流”,從鞏固“基本均衡”到創建“優質均衡”。用好“加減乘除”持續把工作推向深入:在推進優質均衡高質量發展上做加法,持續擴大優質學位供給;在簡政放權上做減法,持續激發學校自主辦學的內生動能;在體制機制創新上做乘法,協同釋放創新舉措的“聚合效應”;在尋求改革創新和群眾滿意上做除法,聚精會神畫出更大同心圓。
新城區總面積31.2平方公里,戶籍人口57.85萬,常住人口約80萬。轄區優質教育資源富集,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33所,省級示范高中、標準化高中、示范小學、示范幼兒園37所,國家級別重點職校1所。當前,憑借“西安市2019—2021建設教育強市基礎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大好東風,新城教育以創新發展之“先”,突破發展之“穩”,引領發展之“勢”,勇于改革創新,辦高質量教育,建高質量學校,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
抓住基本要素 構建創新發展格局
改革創新在“學校、教師、學生”等要素層面聯動發力,持續深化“12345”高質量發展格局。聚焦“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建設教育強區”總目標,推動“辦高質量教育、建高質量學校”雙發展,構建“為學校賦權增能、讓教師流動聘任、對學生貫通培養”三大平臺,推行“集團化辦學、教師區管校聘、校長職級制、績效增量考核發放”四項改革,實現“教育改革、機制創新、內涵發展、質量提升、優質共享”五個走在前列,讓名校就在孩子家門口,名校長、名師就在孩子身邊,打造建設教育強市的“新城樣板”。
打破體制機制 激發創新內生動能
打破校際、區域傳統辦學體制壁壘,組建22個教育集團,實現集團化辦學全覆蓋。以集團為單位探索建立幼小銜接、小初銜接、產教融合等學生貫通培養機制。加快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轉變,大力推行一個法人一體化管理、多個法人聯合管理,推進一體化深度融合發展,探索建立集團化辦學動態孵化機制。落實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下沉集團總校“人財物”的統籌調配。集團總校按需設置部門,自主選拔任用中層干部,40余名業務精兵走上管理崗位。通過項目建設等經費整體劃撥方式,集團總校牽頭辦新校,實施公辦學校質量提升工程,打造教育集團文化體系。目前,以八十九中學教育集團為代表的集團總校對36所學校實施“一長多校”,首批提升的16所學校實現跨越發展。各教育集團實施的聯動派位招生機制,更充分地實現了“上好學”的目標。高標準建成的“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學分校”一年時間實現“新校”成“名校”,設立180萬元新學年質量激勵獎勵專項資金,高質量試點運行經費包干辦學模式。以西光中學匯文校區、后宰門小學勵志分校、秦川幼兒園電力分園等為代表的集團成員校,在總校“十個一體化”引領下,跑出優質均衡發展“加速度”,公辦學校越辦越好。
發揮人才優勢 釋放創新激情活力
依托教育集團實施的教師人事制度改革,實行“三定一聘”“兩層三輪”全員競聘,形成校內競聘、教育集團內競聘、跨教育集團的雙向選擇競聘模式,人員聘用一盤棋“算大賬”,打“大算盤”盤活資源。上半年,首批完成310名公辦學校教師在校際、跨教育集團的競聘“流動”,“學校人”轉為“集團人”的工作機制促進了人力資源效應更好地釋放。逐年加大名師轉任交流力度,新學年417名教師進行全域交流,名師交流比例達到15%以上。名師優課資源庫增量逐年擴大,精品優課隨堂共享。建立名師梯隊人才庫,900余名省市級品牌教師按學科組建起214個市區校三級“名師+”研修共同體,成立“名師工作室”“學前教育專家工作坊”,實施“青藍工程”“名師培養工程”等,全面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擴大“先面試后筆試”試點、進部屬師范高校直招等,為事業發展招賢引才,兩年招錄優秀教師370名。一批獲得正高級職稱、特級教師榮譽稱號的名校長牽頭,組建30個市區級“名校長+”研修共同體,開設“名校長大講堂”,建立“中青年校長派駐輪值”機制,實施“名校長培養工程”。推行校長職級制改革,聚力打造成長型、專家型、領航型校(園)長人才梯隊體系。
激勵干事創業 厚植創新發展沃土
更加注重“新增績效工資總量主要用于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原則,創新實施《績效工資增量發放辦法》。按照“多勞多得 優勞優酬”原則,建立“教育部門對教育集團、學校對教師雙層考核獎勵”機制,根據考核結果實行差別化發放,搞活用足“二次分配”,激發創先爭優實干拼勁。設立專項資金,建立“優秀校長”“優秀教育集團”“優秀教師”獎勵機制、公辦義務教育學校質量提升獎勵機制、轉任交流教師獎勵機制。同時,建立集團化辦學傾斜性保障機制,保持各校齊頭并進優質化發展。
打造德育品牌 豐富創新育人模式
堅持“五育”并舉,構建“三位一體”思政課育人大格局,教育學生永遠聽黨話、跟黨走。打造高素質思政課教師隊伍,建立優秀思政課教師表彰機制,發揮優秀思政課教師示范引領作用,使各學科與思政課同向同行。打造高質量思政課教育載體,重點實施“三項工程”,即理想信念教育工程、思想政治教育工程、素質教育示范工程。打造高水平思政課育人特色,充分發揮八路軍辦事處、新城區中小學生德育基地、育英小學周恩來勵志館、東方小學航天科普館等育人功能,增強實地體驗,讓思政課在實踐中活起來,把思政課辦得越來越好。
(西安市新城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 李萌)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











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