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假期實習中,虛假招聘、勞動糾紛時有發生——如何筑牢暑期實習安全防線
http://www.10keji.com2025年08月05日 09:27教育裝備網
暑假期間,不少學生懷揣著對職場的憧憬踏上實習征程。從求職階段的防騙反詐,到實習期間的人身安全防護,再到權益受損時的依法維權,學生如何提高警惕、學校如何加強管理、企業如何保障、監管如何規范?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1
警惕高薪誘惑,防范實習陷阱
“當時看到招聘信息寫著‘高薪行政助理,月薪8000元還包住宿’,我一下子就心動了。”北京某高校大二學生小李回憶起被騙經歷仍心有余悸,“我通過一個不知名的招聘軟件聯系上對方,對方特別熱情,說崗位競爭激烈,需要先交2000元‘崗前培訓押金’,保證入職后全額退還。我想著能找到這么好的實習機會不容易,就趕緊轉了錢。結果第二天再聯系時,對方不接電話,連那個招聘軟件也登不上去了,我這才意識到被騙了。”
實習是大學生踏入職場的第一步,也是安全風險高發的“第一關”。隨著網絡招聘的普及,各類虛假實習信息混雜其中,不少學生因缺乏經驗落入詐騙圈套。
據了解,每到暑期,學生實習類詐騙案件時有發生,其中“崗前培訓費”“押金”“認證費”是騙子常用的三大名目。這些詐騙事件往往以高薪、低門檻為誘餌,一步步誘導學生轉賬匯款。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表示:“招聘平臺對發布實習機會企業的資質、信息真實性要進行嚴格審查。”他建議,大學生應通過學校就業指導中心、正規招聘網站等官方渠道獲取實習信息。
在資金安全防護方面,安徽大學法學院院長朱慶表示:“法律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他提醒學生在上崗前仔細核驗企業資質,“任何形式的押金、培訓費、服裝費均屬違規,切勿向陌生賬戶轉賬”。
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看來,高校應做好與企業的對接,暢通大學生實習渠道,從源頭減少虛假信息傳播。
2
強化操作規范,防范人身意外
大學生暑期實習,需要高度重視在制造業、建筑業等實習場景中發生的人身意外事件。
如何盡可能避免這類意外事件發生?北京市工業技師學院招生就業處副處長田立剛表示:“學生在實習時,用人單位應嚴格貫徹落實安全第一課制度,課前講解安全注意事項,課中巡視安全操作要領,課后點評安全問題及要點。”他認為,學生入職初期必須全面學習企業安全規章制度,熟悉應急疏散通道、消防器材位置等基本安全設施。
江蘇安全技術職業學院網絡與信息安全學院黨總支書記張允志建議實習生主動參與崗前安全培訓,學操作規程、懂職業防護;日常養成“環境隱患每日排查”習慣,及時上報濕滑地面等問題;操作設備前須經專業指導,拒絕違規操作。
此外,張允志還特別強調校企聯動的重要性,他指出,學校和實習單位應分別選派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指導教師全程指導、共同管理,通過建立“信息聯系網”,確保學生實習動態可追蹤,遇異常情況能及時處置。
3
明晰權責邊界,規避勞動糾紛
明晰權責邊界、掌握維權方法是保障實習權益的關鍵。司法實踐中,實習期間的人身傷害賠償糾紛等時有發生,凸顯了權益維護意識的重要性。
2021年東莞一大學生通勤途中被撞致十級傷殘,法院判實習單位因未充分履行保障義務而須擔責;2023年鄭州一實習生送文件時摔傷致肋骨骨折,因無書面協議、企業未繳工傷保險,維權耗時近一年。這些案例表明,明確權利義務對糾紛解決至關重要。
“口頭承諾不可信,務必簽訂書面合同,白紙黑字寫清工資、工時、工作內容,警惕空白合同和霸王條款。”朱慶提醒學生,要養成日常記錄和憑證備份的習慣。工作記錄、聊天截圖、考勤表等材料,在工資拖欠、工傷認定、解除實習關系等糾紛中至關重要。
維權途徑上,朱慶給出“三步走”方案:首先與企業友好協商,清晰表達訴求;協商無果可向學校實習管理部門反饋,借助校方力量協調;涉及重大人身傷害或金額較大糾紛時,應及時尋求法律援助。
儲朝暉指出,解決實習權益保障問題的根本在于“出臺規定明確實習期間的人身保險、勞動保障、導師指導以及勞動報酬等內容”。目前,部分高校已開始為實習生統一購買實習責任保險。學生也應主動了解勞動法、工傷保險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面對危險作業、克扣報酬等不合理要求時,要敢于依據法律說“不”。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